【回眸“十三五”】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31日
作者:董治安
来源: 欧洲杯购买平台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编者按:“十三五”期间,学校按照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主动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应用型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迈进,着力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成为广西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这五年,也是学校发展最好最快、特色凸显的五年。

 

 

“十三五”期间,学校紧密结合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在食品、碳酸钙、新材料、特色农业、健康养生等产业领域凝练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走出独具欧洲杯购买平台特色的科学研究之路,在高水平学科平台、高级别科研项目、高质量科研成果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

 

 

高水平学科平台取得新的突破。新增广西一流学科(培育)食品科学与工程,新增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4个自治区级学科平台,新增广西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等4个市厅级学科平台,实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作为主体单位,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院、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政协贺州市委员会共建“广西东融智库中心”,为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全面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西全面东融提供“贺州方案”、贡献“贺州力量”。

 

 

高级别科研项目取得零的突破。学校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7项,其中新增国家社科基金14项,国家自科基金14项,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罗杨合教授主持的《水产品蒸煮加工中风味形成的分子机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水产品营养品质保持与调控机制”子课题立项,实现了我校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上零突破。邓玉荣教授主持的《桂东北地区方言地图集》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实现了我校在国家级重点项目上零的突破。周琴副教授主持的《乡土文化回应型乡村卓越教师的培养路径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项目立项,实现了我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零突破。何星存教授主持的《重钙高填充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获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实现了我校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立项零突破。

 

 

高质量科研成果取得稳步增长。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教师发表SCIEIISTPCSSCI等高水平论文291篇,出版学术专著107部。申请国家专利440件,获得专利授权294件。科研经费总额累计6739.5万元,比2015年增加3500多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总额达到3705万元,为地方服务的横向科研经费总额达到3034.5万元。

 

 

新增硕士点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学校不断扩大联合培养研究生规模,积极探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途径。成立了研究生处,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并完善了欧洲杯购买平台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制度,为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2017年,农业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2020年起,学校获得教育厅单列联合培养研究生指标。现有硕士生导师41人,博士生导师6人,已与大连工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等11所国内外高校开展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

 

 

回眸“十三五”,学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供港澳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研究创新团队成为广西优秀高水平创新团队;与昭平县、富川县、八步区、平桂区人民政府共建“村镇学院”,实现了“村镇学院”在贺州市“三县两区”全覆盖;成立了“教授博士科技创新俱乐部”,搭建高层次人才学术交流及服务社会需求的平台;主办了第十九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2016年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座谈会、全国马蹄深加工与保鲜技术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0场次,各类学术讲600次,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有效提升了学术影响力和服务地方能力,在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应有贡献。

扫一扫分享本页